







坊间流传「手机蓝光伤眼」的说法,标榜护眼的抗蓝光产品纷纷冒起;至最近,网上流行「暗黑模式」(Dark Mode),近日Google亦开始测试暗黑模式,界面以黑色作主调,声称可以减少强光;手机平板亦引进「夜间模式」,令画面转暗。
蓝光是否如网传所言伤眼?暗黑模式、夜间模式又真的可以滤走蓝光,保护眼睛?
继YouTube的手机版面推出深色背景主题功能后,Google近日亦在旗下浏览器Chrome Canary Channel版本测试暗黑模式,支援Windows 10、macOS两大平台。用户在系统设定该模式后,界面顿变成黑色为主。有指这模式有助用家晚上使用电脑或手机时,减少眼睛疲劳,达护眼效果。
调低屏幕光度眼睛刺激较少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副教授任卓昇表示,暗黑模式没有滤蓝光功能,只是调低整体光度,蓝光亦相应减少。他指出,此模式令用家的双眼较舒适,箇中原理与屏幕光暗有关,当人凝视较光亮的物件时,眼部的睫状肌收紧以收缩瞳孔,双目容易感到疲倦;相反,当眼前的事物较暗时,眼睛刺激较少,较易放鬆。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会引致乾眼症及加深近视。暗黑模式又能否纾缓问题?任卓昇表示,用家若长时间使用电脑,眨眼次数减少,可引致电脑视觉综合症,继而出现乾眼,而近视与长时间近距离观看事物有关。两种徵状皆与蓝光没有直接关係,因此无论暗黑模式或抗蓝光产品,都派不上用场。
对于暗黑模式能否护眼,如减少患黄斑病变风险,任卓昇说现时未有实质科学证据,证实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直接引致眼疾,因此只能确认暗黑模式可以减少双眼疲劳,能否护眼则属未知之数。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眼科视光师梁子荣同样表示,不能定论暗黑模式能否护眼,但理论上能改善用家的睡眠质素。
蓝光随处可见完全滤除或影响情绪除了暗黑模式,苹果公司近年亦在手机加入「夜间模式」功能。梁子荣解释,背后原理与暗黑模式相近,夜间模式具滤光作用,透过软件过滤短「波长」的可见光,令界面余下长「波长」的可见光,如:黄光、红光等。系统设定「夜间模式」功能后会滤走蓝光,界面色调会变得偏黄及偏红,呈现色差。
不时有说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伤眼,究竟蓝光所谓何物?任卓昇解释,蓝光为一种可见光,在光谱上接近末端,能量较强。蓝光并非电子产品独有,任何可见光皆包含蓝光,人类多年来接触亦未见太大影响。他指出,蓝光能抑制令人产生睡意的褪黑激素,刺激生理时钟,但若完全去除蓝光,光线变得偏黄,或带来负面影响,「影响製造荷尔蒙,同时影响情绪,会觉得不开心」。
未有数据证实手机蓝光直接伤眼不过,任引用一外国研究指,老鼠接触高剂量蓝光后出现黄斑病变,反映过量蓝光具有伤害性;但现时未有实质数据证实,手机产生的蓝光直接对人的眼睛构成问题。
又有新闻指日夜使用手机,过量蓝光致视网膜脱落。梁子荣解画,该情况或与患者本身的近视度数有关,电子产品释出的蓝光剂量相对较少,比外国研究设定的有害标準低约100倍,故手机蓝光并非构成眼疾的直接原因。但他指,不少案例显示当用家在晚上使用电脑时,会压抑体内褪黑激素,较难产生睡意,影响睡眠质素,因此梁子荣再三提醒用家避免晚上过量使用电子产品。
文:邓安琪、李祖怡统筹:郑宝华编辑:梁小玲电邮: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 睛灵贴士:用电脑30分钟 远望30秒唞唞均衡饮食:吃菠菜茄子三文鱼 有「营」护眼